您的留言性质:
香港欲规范上市前配股交易
 

知情人士表示,香港股市正在寻求编制规则,规范首次公开募股(IPO)之前出售部分股权给大交易商和对冲基金的交易,此举旨在约束拥有充裕现金的投资人确定对自身有利的条款的能力。

Bloomberg News 作为全球最繁忙的IPO市场之一,香港股票交易所能否建立整套规则以规范复杂的上市前配股(pre-IPO)投资,目前还不确定。但知情人士表示,运营商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(Hong Kong Exchanges & Clearing Ltd.)在港交所上市日程排得更满之前,正在积极尝试建立该规则。

受到审视的交易涉及在IPO之前向大投资商出售股份,这些投资者随即很快卖掉所购股份,获取利润。这种交易与所谓的基石投资不同,基石投资在香港的大规模IPO交易中发挥了突出作用,如中国农业银行(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)的IPO。基石投资的投资者以市场价格购得股份,且需在特定时段内持有所购股份。

香港对这类pre-IPO交易没有固定规则,只有一个原则,即交易条件应对从基金到普通散户的所有类别投资者一视同仁。港交所官员认为,很多pre-IPO交易都是恰当的,因为买家投资的时候并不确定IPO是否会发售成功。Pre-IPO交易的买家面临比其他投资者更大的风险。

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IPO之前,高盛集团(Goldman Sachs Group)对其的投资得到了港交所的批准,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盛的投资发生在中国工行发行IPO数月之前,另外也因为高盛是作为战略伙伴向中国工行投资。不过尽管如此,很多在中资银行发行IPO之前购买其股份的战略投资者都受到来自中国的严厉批评,因为这些战略投资者支付的价格大大低于公开发行的股价。

过去两年港交所承受着压力,不得不批准对大投资者越来越有利的pre-IPO交易,因各公司与其顾问面对动荡的股市,极力争取提前出售尽可能多的股份。

在一部分pre-IPO交易中,投资者根本没有太多风险。他们得以在临近IPO发售日期时购买股份,以便迅速脱手,从而获得了其它持股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地位。知情人士说,港交所最近驳回了一份pre-IPO交易申请,认为投资者申购日期与IPO发行日期过于接近。

这位知情人士说,权力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有钱人集中,而且他们还在喊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。

按融资额计算,香港今年是世界最大的IPO市场之一。上市后备军颇为庞大,据这位知情人士说,还有大约80家公司呆在港交所的系统里等着上市。

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,寻找大型投资者变得更加重要,所以港交所的压力正在与日俱增。另一位知情人士说,美国国际集团(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.)旗下面向泛亚洲地区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(AIA Group Ltd.)及其投行,最近一直在忙着锁定pre-IPO投资者,差不多到了要让监管层感到不安的程度。友邦保险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。未能联系到友邦保险置评。在卖给英国保诚(Prudential PLC)的交易流产之后,友邦保险正在谋求重新启动IPO计划。这位知情人士说,现在友邦保险希望把pre-IPO投资者转化为基石投资者。

香港如此检审pre-IPO投资者,在国际证券交易所当中并不多见。美国的监管没这么多,但作为证券业自律团体的美国金融业监管局(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)会做核查,确保承销商与散户投资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。

在可能出台新规之际,香港正与新加坡、伦敦和纽约争夺上市业务。总体上讲,更少的监管对企业是一种诱惑。由于受强势家族控制、保持在香港上市地位的企业帝国相对较多,港交所觉得有必要实施比其他很多地区更加严格的规则。

前述知情人士之一说,港交所希望通过实施一套内容明晰的规则(bright-line rule,即没有多少解释空间的规则),能够让IPO流程变得更加顺畅。

港交所从事IPO事务的工作人员仅50余人,这意味着在审批过程中,每位助理副总裁将一次负责1015IPO。(华尔街日报)